您现在的位置: 招生考试网 >> 高考 >> 福建高考 >> 文章正文
 
泉州五中高级教师杨永清谈平行志愿填报
整理自:泉州网 2009-6-26 23:17:44

平行志愿填报四梯度:冲稳保垫
——泉州五中高级教师杨永清谈平行志愿填报
 
 
  今年我省高招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在平行志愿填报时,如何把握好冲、稳、保、垫之间的梯度关系,以提高投档命中率和性价比,最大限度地降低填报志愿的风险。在考生即将填报志愿之际,记者就这一问题采访了多年来致力高考志愿填报研究的泉州五中高级教师、《杨老师高考金手册》作者杨永清。

  院校:成“阶梯式”排列梯度

  实行平行志愿后,从理论上讲,考生可以同时填报几所好大学。但是,必须注意另一个问题——顺序,这也是考生和家长容易忽略的。平行志愿的投档,是按考生平行志愿所列各院校的先后顺序依次检索的,一旦符合条件,档案即投向先检索的高校。如果平行志愿的顺序不合理或所填院校近年录取分数线相对于自己的分数均较高,也可能导致考生与较好院校失之交臂,甚至出现档案无法投出的现象。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应把握好志愿的梯度。所谓梯度指的有三种情况:第一,不同批次院校之间的高低排序;第二,同一批次院校由于历史地理、办学实力、师资力量、社会认可度等多种因素,形成分数高低层次;第三,专业梯度,指在同一院校中的各个专业在录取中形成的分数之间的差异。

  实行平行志愿模式,院校录取实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考生在填报的A、B、C、D四个志愿之间要拉开适当梯度,即形成“阶梯式”的排列梯度,用通俗的话来说,A志愿要“冲一冲”、B志愿要“稳一稳”、C志愿要“保一保”、D志愿要“垫一垫”。A志愿填报的院校应该是“冲一冲”碰巧达线的,B志愿填报的院校应该有八九成把握的,C志愿填报的院校根据往年的经验,该是十拿九稳的。A、B、C、D院校应当具有一定的不同层次覆盖面,保持适当的下降梯度(院校志愿梯度不必像传统志愿的20分—30分,可以适当拉开5分—10分之间梯度),AD之间的总距以30左右分为宜。

  除了保持志愿下降梯度外,应注意根据院校的专业级差拉开各专业梯度,以厦门大学为例,专业级差共计5分,即2、1、1、1。以考生甲为例,甲考生600分,第一专业志愿为会计学,第二专业志愿为金融学,第三专业志愿为财政学,第四专业为统计学,若第一专业会计学没有录取,则总分减去2分,同其余报考金融学的考生一起排序,若第二专业金融学没有录取,则再扣减1分,同第三专业财政学的考生一起排序,以下以此类推,扣到5分为止,因此,应把专业级差的因素考虑在内进行志愿排序。

  专业:冷热兼顾高低有序

  考生必须明确,被投档考生的几个专业之间并不平行,在选择专业时,尤其要注意专业的冷热搭配。实行平行志愿后,高校专业的安排较之过去难度增加了。过去的“梯度志愿”模式,一所高校由于进档分数相差很大,如厦门大学2008年理科会计学专业录取平均分最高619分,最低分护理学专业542分,相差77分。高校能从容地根据考生分数把考生安排到不同的专业。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后,高校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差距缩小了,即呈现录取分数扁平化的特点,最高分与最低分仅在10分—30分之间,热门专业和优势专业就可能出现“拥堵”。

  平行志愿要求考生更加重视专业的冷热搭配和“服从专业调剂”,在专业的选择上一定要留有余地。如果考生同意专业调剂录取几率就会更大些。考生应根据自己的自身特点,如兴趣、爱好、能力、社会需求等因素,进行综合选择,不能盲目趋热避冷。应根据各个院校的专业安排方式和专业级差,安排专业梯度,总体要呈降冥式,根据专业平均分差均值的落差来安排专业梯度。专业的冷热往往以分数的高低形态表现出来,热门专业、中等专业、冷门专业可以从录取分数的高低进行基本判断,分数高低主要参考4年专业平均分差均值。

  往年录取分:不能生搬硬套

  实行平行志愿后,由于生源结构产生变化,高校的录取分数有明显的变化。

  变化之一:上线生源分布趋于集中。以往一个院校的录取分数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成绩跨度高达60—90分,而实行平行志愿后,会集中在一个10—20分的狭小录取区域中,即录取分数的扁平化。变化之二:热门院校的录取分数提高。由于平行志愿减低了志愿博弈的风险,高分落榜与低分高就的现象大大减少,生源结构产生变化,成绩的扁平化,剔除了极端因素,从概率分布的角度来讲,在上线生源大于计划数的前提下,断档的现象会大大减少,大小年的现象也会有所减少,加上填报心理比较乐观,填报热门院校的考生人数势必增加,热门院校的录取分数比往年有所提高。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大多把各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作为参考的重要依据,今年在参考运用高校往年的录取分时必须注意三点:一、不能生搬硬套以往的院校录取分数线,既要参考高校及专业的录取最低分,更要参考高校及专业的录取平均分,尽可能淡化“最低分”概念。二、要分析以往院校录取分数的实与虚,排除在志愿优先录取模式下产生的大小年因素,在量化参考的基础上,根据录取方式的变化特点进行修正调整。三要分析各种院校录取分数的变化特点。根据实行平行志愿省份的经验,生源变化总体呈现马太效应,生源流向各得其所。如热门院校的录取分数明显提高,中流院校和省内招生计划多的院校变化不大,冷门院校可能走低。   □本报记者 陈玉珍

 

相关文章
2009年福建高考分数线  报考公安院校年龄不超过22周岁
福建省2009年考生填报公安院校需要通过政审  2009福建高考公安院校面试时间7月上旬展开
公安院校提前录取7所院校面向福建招生808人  福建省2009年高考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
今年福建省艺术类本科志愿填报分为三个批次  2009/2008福建省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比较
  • 上一个文章:

  • 下一个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本网所提供的相关信息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②本网转载的文/图等稿件出于非商业性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在两周内来电联系.
      资料库
    ·国家211工程高校重点学科名单
    ·国家985工程高校名单及重点学科
    ·2009中国大学自然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哲学20强
    ·2009中国大学医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文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社会科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农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历史学50强
    ·2009中国大学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教育学60强
    ·2009中国大学管理学100强
    ·2009中国大学工学100强
    ·2009年中国大学经济学100强高校名单
    ·全国重点大学名单
    ·西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陕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甘肃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青海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宁夏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新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北京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天津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河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吉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内蒙古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山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辽宁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
    ·上海市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江苏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浙江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高校名单
    ·安徽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福建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江西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山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河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湖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东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广西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海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重庆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名
    ·四川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贵州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云南省2009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普通高校
    ·2009年可以开展网络高等学历教育招生的试
    ·2009年度江西省高校新增教育部控制高职高
    ·山西省2009年高职高专新增、改造、撤销专
    ·江苏民办高校名单
    ·上海市民办高校名单
    ·黑龙江省民办高校名单
    ·吉林省民办高校名单
    ·辽宁省民办高校名单
    ·内蒙古民办高校名单
    ·山西省民办高校名单
    ·河北地区民办高校名单
    ·2008年全国各地民办普通高校名单
    ·军事院校(对地方招生)排名榜前十名
    ·普通高校农业类院校名单网址
    ·普通高校政法类院校名单网址
    ·医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电子信息类普通高校院校名单网址
    ·财经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师范类普通高校名单网址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报省级<独立学院五年过
    ·中国校友会网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汇总
    ·2009中国高校富豪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政治家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长江学者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杰出人文社会科学家校友榜
    ·2009中国高校院士校友排行榜
    ·2009中国高校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501~6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401~5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301~4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201~300)
    ·2009中国大学排行榜(101~200)
    ·2009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